一、工作频点1561MHz,带宽2.046MHz
二、北斗定位系统和GPS定位系统区别:
1、系统配置不同,北斗计划35颗卫星,27颗中轨卫星,3颗地球静止卫星,5颗同步轨道卫星;GPS计划24颗卫星,目前扩展至31颗卫星,未来可能是36颗卫星,而且全部是中轨道卫星。
2、信号频率不同,GPS信号是L1、L2、L5,而北斗信号是B1、B2、B3。频段不同,GPS信号频段优于北斗信号。
3、定位模式,GPS定位是被动定位,用户能受到系统信号,但不能发给系统信号;北斗支持双向通信,用户也能发给北斗系统信号。
跟许多因素有关的
频率、发射天线高度、发射功率、天线增益、空间环境等
频率不同,空间衰落就不一样
一般高度越高、发射功率越大、天线增益越高,传输距离越远
发射高度有公式,网上搜搜看
功率的关系,你可以把功率换算成dBm,加上发射端和接收端天线的增益,减去接收端保证正常通信的最低电平
这个电平就约是自用空间的损耗了
等于10Lg(4πdf/c)^2
然后计算出d,也就是距离
没有危险。
频率一样只是说明RF部分可以共用一套通道资源而已,其他的处理,严格来说到了中频以及数字基带部分就完全是各干各的的,软件部分就更是两套处理流程,不过到了定位解算部分倒是有相当部分的代码可以复用。
实际上,关于4大系统的频率复用这问题,业内有一个很装B的名词,叫做CompatibilityandInter-operationality(凭记忆,估计会有拼错。。。),翻译成汉语,兼容性和互操作性。这个特性在早期只有GPS一个玩家的时候没有任何必要,但后来随着几大玩家纷纷入场,大家发现如果每一家都自己提一套新的信号格式包括载波频点,那么未来接收机的设计将会变得复杂无比,单是射频通道就要搞好几套才能兼容现在的几大系统。于是才提出这么个兼容性和互操作性的概念,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不是北斗和伽利略共用频率,而是GPS、北斗和伽利略包括未来现代化后的Glonass都要共用频率,好在大家都是马粪的,不太在意频率是不是一样哈
那么回到接收机的设计一侧来说,刚才已经提到,共用频率只是说明射频部分可以节省一部分资源,一个射频通道就可以搞定几个系统的射频信号处理,但基带和软件部分还是要各搞各的,尤其是基带部分,大家的测距码都不一样,调制方式也有差别,所以具体到实现部分就不能一套逻辑包打天下了,软件部分也要为不同系统的处理实现不同的软件代码。
第三代北斗系统使用的频率主要为UHF频段(UltraHighFrequency),即400-470MHz。该频段具有较高的通信质量和较远的传输距离,适用于各种移动通信应用,如车联网、航空导航、物联网等。同时,第三代北斗系统还支持多频点、多通道的频率分配模式,可以提高通信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总体来说,第三代北斗系统使用的频率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通信质量,能够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搜浪信息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7005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