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充电桩产业报告(充电桩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时间:2023年11月8日上午12:31

很好。

随着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走强的必然选择。不过,新能源汽车需要充电桩来充电。有些人关注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想加入这个行业。

发展现状不是太令人满意,未来趋势向好。当前,电动汽车由于电池续行的原因,以及充电时间过长,导致销售量不是太大,导致充电桩目前还不普及。但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未来发展趋势向上向好。

一、充电桩行业的发展前途,取决于新能源汽车(主要是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和进程。毋庸置疑的是,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性共识,趋势不可逆;在此大背景下,可以预判到的是,电动化是新能源化的优选项之一。所以一个基本的、前提性的判断是:电动化将是未来全球汽车产业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第一选项,与之关联的产业链都将迎来可持续发展的大机遇,这其中自然包括充电桩行业了。

二、在上述逻辑起点之下来分析充电桩行业的发展机会:

1、经过近四五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充电桩行业基本上完成了第一波进击,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衍生出了一些具有一定装机量、品牌认知度的“龙头”企业,包括特来电、国家电网、中国普通、星星充电、上汽安悦、浙江万马、南方电网等,这些企业和主体为充电桩行业的发展奠基和探索,其对产业的历史性贡献不言而喻。

2、但敬佩归敬佩,市场归市场。目前,上述诸位运营商一方面占到了全国市场规模的90%强,另一方面全国的市场总规模仍然不尽如人意,甚至可以说不敢恭维。即便是假设中国充促盟公布的动态统计数据值得信赖,目前全国的公共充电桩数量也才40万台/个出头,这其中还包括占比极高的小功率交流慢充桩,无论是在充电服务覆盖面上、还是在充电服务综合效率上,都与现实需求存在太大的差距。

3、差距即市场空白,空白即商机。大体上说,这个行业的空白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充电桩投建规模正与快速增长的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越来越大的落差,供不应求是铁的事实;二是,已有公共充电桩的交直流比(快慢充比)不合理,亟待优化升级。这两个方面既对目前市场上的几大运营商构成存量负担,又在客观上为新进入者创造了巨大的“楔入”空间。

4、客观地说,即便目前所谓的40万台/个公共充电桩满负荷运行,也是捉襟见肘,仍需相当大数量规模的充电设备补充进来,让市场布局更饱满、更合理、更高效。很显然,在历经了前几年这波投资、且一时半会难以将投资转化成现实回报的窘境下,第一轮玩家(包括大玩家)已经处于前怕狼后怕虎、进退维谷的境地,后续很难有非常强劲的动因能激发他们继续盲目上规模,这也就在客观上为新进入者创造了足够多的机会。

5、第一波大玩家既要扛住历史负担,又要在不断变幻的各种新场景中谋求突围、进击的机会,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其残酷的马拉松式的淘汰赛。对于新的进入者来说,可以在总结先行者得失的基础上,取长补短

前景光明。因为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政府对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扶持,充电桩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大。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充电桩的充电速度和安全性也在不断提高,用户的体验也逐渐被提升。因此,2022年充电桩行业的前景非常可观。对于充电桩企业来说,未来需要不断提高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积极关注充电桩龙头企业的股票和行业基金,以获得稳定的收益。

目前而言肯定是随着国标的标准化,电动汽车产量化才能发展电动汽车充电桩,反而言之汽车充电桩产量上来了,也会促使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就目前而言个人买电动车的还是少,主要还是国企和运营公司。还有一个主要矛盾点就是电动汽车充电桩太少,北京昊瑞昌科技有限公司算过一个帐:每台充电桩按照1度电盈利0.5元计算,一台比亚迪汽车盈利30元,每天10台比亚迪充电,盈利300元,一个月下来盈利9000元,按照每台设备3万元计算,3-4个月就可以回收成本。而且充电桩充电大部分都是采用刷卡结算,用户需要办卡后才能使用,以每张卡预存500元计算,办理60张卡就相当于收回了一台设备的成本。所以代理电动汽车充电桩基本需要太多资金投入,而且后期也不需要继续增加成本投入,可以说是一次投入终身受益。所以电动汽车充电桩市场非常火爆。当然这还得看决策者意见。

答:节能减排的大方向不会变,充电桩行业市场现状并不像许多专业人士预估的那样,呈井喷式的发展,其原因是城市安装充电桩的位置受到制约,布局难以延续,也有收费和充电车辆看护的问题。

一、充电桩行业的发展前途,取决于新能源汽车(主要是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和进程。毋庸置疑的是,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性共识,趋势不可逆;在此大背景下,可以预判到的是,电动化是新能源化的优选项之一。所以一个基本的、前提性的判断是:电动化将是未来全球汽车产业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第一选项,与之关联的产业链都将迎来可持续发展的大机遇,这其中自然包括充电桩行业了。

二、在上述逻辑起点之下来分析充电桩行业的发展机会:

1、经过近四五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充电桩行业基本上完成了第一波进击,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衍生出了一些具有一定装机量、品牌认知度的“龙头”企业,包括特来电、国家电网、中国普通、星星充电、上汽安悦、浙江万马、南方电网等,这些企业和主体为充电桩行业的发展奠基和探索,其对产业的历史性贡献不言而喻。

2、但敬佩归敬佩,市场归市场。目前,上述诸位运营商一方面占到了全国市场规模的90%强,另一方面全国的市场总规模仍然不尽如人意,甚至可以说不敢恭维。即便是假设中国充促盟公布的动态统计数据值得信赖,目前全国的公共充电桩数量也才40万台/个出头,这其中还包括占比极高的小功率交流慢充桩,无论是在充电服务覆盖面上、还是在充电服务综合效率上,都与现实需求存在太大的差距。

3、差距即市场空白,空白即商机。大体上说,这个行业的空白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充电桩投建规模正与快速增长的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越来越大的落差,供不应求是铁的事实;二是,已有公共充电桩的交直流比(快慢充比)不合理,亟待优化升级。这两个方面既对目前市场上的几大运营商构成存量负担,又在客观上为新进入者创造了巨大的“楔入”空间。

4、客观地说,即便目前所谓的40万台/个公共充电桩满负荷运行,也是捉襟见肘,仍需相当大数量规模的充电设备补充进来,让市场布局更饱满、更合理、更高效。很显然,在历经了前几年这波投资、且一时半会难以将投资转化成现实回报的窘境下,第一轮玩家(包括大玩家)已经处于前怕狼后怕虎、进退维谷的境地,后续很难有非常强劲的动因能激发他们继续盲目上规模,这也就在客观上为新进入者创造了足够多的机会。

5、第一波大玩家既要扛住历史负担,又要在不断变幻的各种新场景中谋求突围、进击的机会,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其残酷的马拉松式的淘汰赛。对于新的进入者来说,可以在总结先行者得失的基础上,取长补短,精准捕捉最佳商业应用场景,把握好投资节奏和进度,稳扎稳打,完全有可能后来居上,并掘得真金。

最新资讯

二维码
智宇物联平台二维码

搜浪信息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7005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