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
露天安装充电桩还是需要考虑很多问题的,至少一般都会搭配一个挡雨棚的。本来还是存在一些隐患的。
充电安全肯定没问题的,既然电动车可以投放市场,这个安全问题肯定要解决的。
没什么问题啊,室外安装都在设计范围之内的,没什么问题,正常使用就可以了。
,第一个方面车辆本身充电系统与接口的问题,其次是充电桩故障的原因,首先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的话,公共充电桩充不了电,是由于车辆本身的充电系统或者装置与公用的充电桩设置出现不兼容的情况,根据充电桩的类型来说的话,主要可以分为交流充电桩和直流充电桩。
第二个方面主要就是本身公共充电桩的本身的故障原因所引起出现不能够充电的情况,但是一般来说现在的公共充电桩都是有专人进行维护的,所以一般而言出行这样的问题还是比较少的。
理想的充电桩的防护等级是IP55,插头插座IP54,插头插座插合后则要达到IP55防护等级。
充电桩特别是充电头的外壳材质(通常为复合塑料)对绝缘性考量十分严苛,国家标准也要求充电桩充电启动前,车侧和桩侧都要进行绝缘检测。
所以在室外雨天环境中充电是安全的。但为了保险起见,如果雨量达到暴雨及以上,还是建议大家暂缓室外充电。雨后的充电枪头里或者车辆插座里有水也不用过分担心,用纸巾擦一下即可,留有少量水渍也不会影响到充电安全。
一、交流式
交流充电桩(栓)技术要求:
1、环境条件要求
①工作环境温度:-20℃~+50℃;
②相对湿度:5%~95%;
③海拔高度:≤1000m;
④安装地点:户外;
⑤抗震能力:地面水平加速度0.3g;
地面垂直加速度0.15g;
设备应能承受同时作用持续三个正弦波,并且安全系数应大于1.67;
2、结构要求
①交流充电桩(栓)壳体应坚固;
②结构上须防止手轻易触及露电部分;
③交流充电桩(栓)应选用厚度1.0以上钢组合结构,表面采用浸塑处理,并充分考虑散热的要求。充电桩(栓)应有良好的防电磁干扰的屏蔽功能;
④充电桩(栓)应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应提供必要设施,以保证能够正确起吊、运输、存放和安装设备,且应提供地脚螺栓孔;
⑤桩(栓)体底部应固定安装在高于地面不小于200mm的基座上。基座面积不应大于500mm×500mm;
⑥桩(栓)体外壳应采用抗冲击力强、防盗性能好、抗老化的材质;
⑦非绝缘材料外壳应可靠接地;
3、电源要求
①输入电压:单相220V;
②输出功率:单相220V/5KW;
③频率:50Hz±2Hz;
④允许电压波动范围为:单相220V±15%;
4、电气要求
①插头与插座正确连接确认成功后,带负载可分合电路方可闭合,实现对插座的供电;
②漏电保护装置应安装在供电电缆进线侧;
③低压配电设备及线路的保护应满足《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3)中的相关规定;
④对IT系统配电线路,当第一次接地故障时,应由绝缘监察装置发出音响或灯光信号,当发生第二次异相接地故障时应由过电流保护电器或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切断故障电路;
⑤照明配电系统中,照明和插座回路不宜由同一回路供电。插座回路的电源侧应设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其额定动作电流为30mA;
6、安全防护功能
①交流充电桩(栓)应具备急停开关,可通过手动或远方通信的方式紧急停止充电;
②交流充电桩(栓)应具备输出侧的漏电保护功能;
③交流充电桩(栓)应具备输出侧过流和短路保护功能;
④交流充电桩(栓)应具有阻燃功能;
7、IP防护等级
交流充电桩(栓)应遵守IP54(在室外),并配置必要的防雨、防晒装置;
8、三防(防潮湿,防霉变,防盐雾)保护
充电机内印刷线路板、接插件等电路应进行防潮湿、防霉变、防盐雾处理,其中防盐雾腐蚀能力满足GB/T4797.6-1995《电工电子产品自然环境条件尘、沙、盐雾》中表9的要求,使充电机能在室外潮湿、含盐雾的环境下正常运行;
9、防锈(防氧化)保护
充电桩(栓)铁质外壳和暴露在外的铁质支架、零件应采取双层防锈措施,非铁质的金属外壳也应具有防氧化保护膜或进行防氧化处理;
10、防风保护
安装在平台上的充电机以及暴露在外的部件应能承受GB/T4797.5-9《电工电子产品自然环境条件降水和风》中表9规定的不同地区、不同高度处相对风速的侵袭;
11、防盗保护
电桩(栓)外壳门应装防盗锁,固定交流充电桩(栓)的螺栓必须在打开外壳门后方能安装或拆卸;
12、温升要求
交流充电桩(栓)在额定负载长期连续运行,内部各发热元器件及各部位温升应不超过Q/GDW397\2009中表2规定;
13、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MTBF应不小于8760h;
14、安装垂直倾斜度不超过5%;
15、设备安装地点不得有爆炸危险介质,周围介质不含有腐蚀金属和破坏绝缘的有害气体及导电介质
二、直流式
a)充电桩(栓)电源输入电压:三相四线380VAC±15%,频率50Hz±5%;
b)充电桩(栓)应满足充电对象
c)充电桩(栓)输出为直流电,输出电压满足充电对象的电池制式要求;
d)最大输出电流满足充电对象的电池制式1C的充电要求,并向下兼容;
e)充电方式分为常规和快速2种方式,常规为5小时充电方式,快速为1小时充电方式(针对不同电池类型选择);
f)实现智能IC管理;
g)每个充电桩(栓)自带操作器,以供用户进行充电方式选择和操作指导,并显示电动车电池状态和用户IC卡资费信息,实现无人管理;
h)充电桩(栓)接口应符合GB/TXXXXXXXX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接口(暂行)中直流充电接口的相关规定;
i)充电桩(栓)通讯接口采用CAN通讯接口,通信协议按照GB/TXXXXXXXX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与非车载充电机之间的通信协议(暂行)的规定执行(充电对象为锂电池电动车);
j)充电桩(栓)对充电过程中的非正常状态应具备相应的报警和保护功能;
k)充电桩(栓)对电池的状态要监控,根据电池的温度,电压对充电曲线,充电电流,充电压自动调整;
l)充电桩(栓)采用强制风冷;
m)充电桩(栓)防护等级符合《GB4208-1993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IP54要求;
家用充电桩可以露天,如果充电桩的防水等级不符合要求,轻则容易导致充电桩信息显示屏内部进入水汽,无法清晰观察相关信息,影响操作使用。严重的情况则会导致发生漏电伤人,甚至是烧毁汽车的情况,由此足以可见充电安全不容小视。
比如:“充电桩分布不均匀、露天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充电桩接口标准不统一等等。”这其中,关于露天充电桩的安全隐患则是车主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
关于露天充电桩的隐患充电桩的功能类似于加油站的加油机,在电动汽车使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缩短用户充电时间,充电桩普遍采用高电压、大电流的工作方式,这对安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在实际使用中,有很多的充电桩都是安装在露天环境的,露天环境就难免遭受风吹雨淋日晒,加之早期充电桩产品质量和标准的参差不齐,无形中都增加了安全隐患。
如果充电桩的防水等级不符合要求,轻则容易导致充电桩信息显示屏内部进入水汽,无法清晰观察相关信息,影响操作使用。严重的情况则会导致发生漏电伤人,甚至是烧毁汽车的情况,由此足以可见充电安全不容小视。
充电标准保障充电安全关于充电设施的安全方面,新国标对充电温度监控、机械锁与电子锁联动、绝缘检测和泄放电路等都进行了规定。此举极大的提高了充电桩等相关配套设施的防水、防漏电等安全可靠性,无论是在露天还是封闭的环境下,都能对充电桩使用及周边人员起到绝对的安全保障。
首先我们要做到不要在楼道、室内给电动车充电,这样既存在风险,也是违法行为;
其次要冬天避免过冷的环境给电动车充电,夏天避免过热的环境给电动车充电,过冷会导致电池蓄电能力下降,过热会导致电池高温失水;
最后要保障充电环境一定要空气流通,尽量不要选择全封闭的环境给电动车充电,现在的小区充电站基本上都是户外,就是为了电动车充电环境空气流通,降低安全隐患。
不可以充电。
1.因为电动车充电时会产生热量,而在高温的室外环境下,电动车的充电效率会下降,甚至有可能影响电池寿命。
2.高温天气下,电动车电池可能会发生过热,甚至损坏的风险增加,因此不建议将电动车暴露在35℃的高温环境下进行充电。
3.此外,高温天气下,空气的湿度也会增加,容易导致充电器或电动车内部产生潮气,增加电器故障的风险。
综上所述,35℃的室外高温天气下,不建议将电动车放在外面充电。
搜浪信息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7005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