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充电桩(2023充电桩最新政策)

时间:2024年2月13日上午12:02

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基础设施,现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奖补政策,中央统筹规划+地方奖补跟进。根据各省市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的不同给予不同程度的奖补政策,2016-2020年最高奖补资金分别为1.2亿、1.4亿、1.6以、1.8亿、2亿元。

茶卡盐湖景区附近没有充电桩

中途是没有充电桩的。如果从盐卡湖,需要开汽油车,不要开充电车,如果找不着充电车装的话,车会在中途抛锚的

1.对公用或专用充电设施,按照直流充电设施250元/千瓦、交流充电设施100元/千瓦的补贴标准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

2.对在主要街道路边、旅游景点、交通枢纽等地单独报装变压器容量在315kVA以上的集中式充换电示范站,按照20万元/座的补贴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市、县各承担50%)。对于集光伏发电、储能、充电为一体的示范站,按照50万元/座的补贴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市、县各承担50%)。

3.对积极建设充电设施示范小区(建设安装不少于200个充电桩)的地产开发商和物业公司,按照每个小区100万元的补贴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市、县各承担50%)。对于其他积极支持安装充电桩的小区,按照200元/个的标准对小区物业给予一次性补贴(市、县各承担50%)。

4.对市级新能源平台给予运营补贴,补贴标准为年度运营费用的50%,每年补贴上限不超过200万元

1.对公用或专用充电设施,按照直流充电设施250元/千瓦、交流充电设施100元/千瓦的补贴标准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

2.对在主要街道路边、旅游景点、交通枢纽等地单独报装变压器容量在315kVA以上的集中式充换电示范站,按照20万元/座的补贴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市、县各承担50%)。对于集光伏发电、储能、充电为一体的示范站,按照50万元/座的补贴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市、县各承担50%)。

3.对积极建设充电设施示范小区(建设安装不少于200个充电桩)的地产开发商和物业公司,按照每个小区100万元的补贴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市、县各承担50%)。对于其他积极支持安装充电桩的小区,按照200元/个的标准对小区物业给予一次性补贴(市、县各承担50%)。

4.对市级新能源平台给予运营补贴,补贴标准为年度运营费用的50%,每年补贴上限不超过200万元。

1.自(专)用充电桩(群),按照装机功率给予投资主体交流每千瓦100元、直流每千瓦200元的一次性补贴,单个充电桩(群)最高20万元。

2.经营性集中式公(专)用充换电站,是指向当地电网经营企业直接报装接电,充换电设备装机功率不低于315KW,且面向社会所有车辆开放经营的充换电站。不满足以上条件的公(专)用充换电站,建设补贴标准按照自(专)用充电桩(群)补贴。

3.多个主体共同建设的公(专)用充换电站,自行协商确定其中1个投资主体为补贴申报单位。

4.充换电设备装机模块总功率与外电容量不符时,按照就低不就高的原则进行补贴。

1、自(专)用充电桩(群),按照装机功率给予投资主体交流每千瓦100元、直袜洞渣流每千瓦200元的一次性补贴,单个充电桩(群)最高20万元。

2、经营性集中式公(专)用充换电站,是指向当地电网经营企业直接报装接电,充换电设备装机功率不低于315KW,且面向社会所有车辆开放经营的充换电站。不满足以上条件的公(专)用充换电站,建设补贴标准按照自(专)用充电桩(群)补贴。

3、多个主体颤纯共同建设的公(专)用充换电站,自行协商确定其中1个投资主体为补贴申报单位。

4、充换电设备装机模块总功率与外电容量不符时,按照就低不就高的原则进行补贴。

2.国家对充电站的补贴政策法律分析:充电桩补贴标准按照额定输出功率进行一次性建设补贴,直流充电设施600元/千瓦,交流充电设施300元/千瓦。

换电站每个换电工位增补30万元。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补贴采取事后补贴方式。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处分规定》第五条将执收执罚工作与津贴补贴挂钩,使用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发放津贴补贴的,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第六条以发放津贴补贴告悄的形式,变相将国有资产集体

1、自(专)用充电桩(群),按照装机功率给予投资主体交流每千瓦100元、直流每千瓦200元的一次性补贴,单个充电桩(群)最高20万元。

2、经营性集中式公(专)用充换电站,是指向当地电网经营企业直接报装接电,充换电设备装机功率不低于315KW,且面向社会所有车辆开放经营的充换电站。不满足以上条件的公(专)用充换电站,建设补贴标准按照自(专)用充电桩(群)补贴。

3、多个主体共同建设的公(专)用充换电站,自行协商确定其中1个投资主体为补贴申报单位。

4、充换电设备装机模块总功率与外电容量不符时,按照就低不就高的原则进行补贴。

二维码
智宇物联平台二维码

搜浪信息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7005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