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查询话费和流量方法:
1、编辑短信101发送到10001查询实时话费;2、编辑108或1081发送到10001查询流量使用情况;3、编辑短信102发送到10001查询可用余额;4、编辑短信111发送到10001查询欠费信息;5、另外也可以直接登陆中国电信网上营业厅、掌上营业厅查询;6、拨打10000号或10001号查询或关注中国电信官方微信、易信并绑定手机号码也可以查询。
你可以下载注册易信,这样可以获得300M免费流量,然后每月发5条以上的消息,还能每月送60M,你试试吧。电信有个10000知道的网站,上面有电信的一些业务介绍,你可以去看看有没有其他送流量的活动。
易信定向流量包包含的500M流量定向范围:易信客户端下非外部链接的所有功能,包括:用户个人信息设置、IM消息(文本、图片、视频、视频聊天、免费通话、表情、名片)、好友信息、电话留言、免费短信、易信电话、明星帮你来拜年、免费短信、表情商店、我的收藏、朋友圈、翼聊消息、拼车族、问一问在内的易信基础功能;不含用户使用易信的附加功能如朋友圈分享、公众账号、朋友地图、邮箱提醒、IM消息中的音乐位置分享、第三方分享、玩游戏时所使用的流量。
可以直接拨打中国电信的自助服务热线10001,接通电话后根据语音提示按相应的按键就可查询到话费和流量使用情况了。也可以转人工服务,跟他们聊天说明。
也可以直接发短息查询,流量代码是1081,话费代码是101,分别编辑查询代码发送到10001。
第一,时机问题。
中国有句俗话:“过了这村没这店儿,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时间是单向的,不可能走回头路,所以错过了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焦虑,解决这种焦虑就是解决需求痛点。全民的焦虑是大需求,如果有这么一个产品,能够解决这个时代的焦虑,那么这个产品,就肯定会火起来,微信就是这种产品。
2011年腾讯公司推出微信,它可以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话,同时微信用户还可将精彩内容分享到朋友圈。一经推出,微信就走上了快车道,2012年3月微信用户破1亿,2012年9月微信用户破2亿,2013年1月微信用户达3亿。
微信推出的2011年春节期间,中国大陆手机用户互发短信,总量达几百亿条,为电信运营商带来了几十亿元的收入,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是非常依赖短信进行交流的。而编辑短信费时费力,还有字数限制,最关键的是短信要收费,如果要发送带图片的彩信,花费更高。虽然微信交流也需要流量费,但是总体算下来要划算得多。不仅如此,微信还能很方便地编辑文字、图片内容,可以发送多媒体内容,并且可以将精彩内容分享到朋友圈,这些功能是对短信这种社交方式的升级,正好解决了那个时代的需求痛点。
看到微信的成功,众多公司也急忙上线了几个产品,2011年8月陌陌上线,2012年4月阿里巴巴匆忙上线了旺信,效果不佳,接着阿里巴巴在2013年9月又发布了“来往”。
网易在2013年推出易信,不过此时短信已逐渐没落,短文字通讯已经不是当时的时代焦虑,这时再推出个微信类似功能的产品就很难成功了。
第二,传承和积累。
微信之所以成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QQ积累了大量的用户,而微信的设计,并不是要取代QQ,而是对QQ的一种补充。可以说当初的微信就是简版的QQ,微信将极简理念用到了极致,除了短文字、短多媒体信息的传输,精彩内容的朋友圈分享以外,没有多余的功能,并且围绕这几个功能的界面也采用大模块、浅菜单设计,让用户打开微信直奔主题,不分散注意力。
实际上,网易的邮箱也积累了众多的用户,但是网易并没有把握这个优势,而是用自己之短和腾讯之长去竞争,其结果可想而知。微信大文件传输功能很弱,而网易的邮箱传输保存大文件是轻松的事情,为什么易信没有抓住这个需求,进行差异化竞争,实在是很难理解。就算是将易信变成网易邮箱的一个带有社交功能的手机客户端,在2013年的时候,也会比较容易地继承邮箱用户的积累,将网易的文化传承到易信。
第三,习惯的改变需要成本。
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改变习惯需要成本。一个看似简单的习惯,要改变也很困难,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因为习惯的背后,隐藏着很多其他因素,社交习惯尤其如此。如果一个人有200人的微信朋友,假如一个人花费10元就愿意离开微信使用易信,那么一个人到易信就需要带走200人花费2000元,而这带来的200人的每一个人也有200人的朋友,如果这200人只有一半到易信,这个人很难在易信扎根,所以易信当初低估了拉人的成本。
易信并不明白这个道理,而只是想以免费电话、短信去争取微信的用户,企图改变使用社交工具的习惯,而易信并没有从根本上升级微信,如何让用户舍弃微信而用易信呢,钱是最简单粗暴的办法,以利诱之,用免费短信电话留言去诱导用户。而在短信已经不是时代痛点的时候,再用免费短信去诱导用户,这招也不起作用了。
第四,社交工具的寡头性。
为什么社交工具具备寡头性,还是成本问题。如果我们同时有微信和易信两个社交工具,我们发朋友圈就需要同时发两遍,这种成本很难接受。
第五,设计的精髓。
QQ大而全,足够复杂的设计解决的痛点是陌生人之间的社交,而微信采用极简方式实现的熟人或者半熟人之间的社交。微信的极简已做到极致,把所有不是需求痛点的东西都砍掉,留下的就是最核心的功能,目的就是突出核心应用,让用户打开微信就能马上看到自己最关心的内容和工具。
说了那么多,易信到底还有没有机会呢?实际上网易的邮箱还是有其优势的,电子邮件也是一种社交工具,不过比起即时通讯来说,邮件是一种慢交流,也是一种深度交流,相对于微信来说,它速度要慢,频度要低,很大一部分是工作上的交流。所以如果网易将这种差异性继承到易信,也许能比现在的状况好。虽然最大的时机已经错过了,但也有可能能拉一部分人过来,形成对微信的备份,社交用微信,工作用易信,但是这样的定位,又不可避免地与钉钉展开竞争。
登陆是要需要流量的,易信具备跨网免费短信、免费电话留言等功能,且向移动和联通的用户开放。至于电信用户,每个月则可获得免费的流量补贴。用户注册即得中国电信全国流量300M:成功注册易信的用户,即可获赠300M全国流量(流量当月赠送,有效期30天),不限易信使用;同时,活跃用户还可以免费领取60M流量:每月活跃用户(发送5条以上消息),次月即可获赠60M全国流量(需要用户申请兑现,流量有效期30天),不限易信使用。
所谓定向流量就是特定软件使用的流量,易信定向流量只能在易信中使用,微信的定向流量微信里面能用,腾讯视频定向流量在腾讯视频中使用,以此类推,使用定向流量一般要符合条件的帐号登录,满足一定要求后方能使用。
搜浪信息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7005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