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监控设计方案的问题,以及和真正的“监控系统防雷设计方案”是怎么样的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方案一比较常见且稳定的传输方案,适用于小型项目。
方案二前端直接用1光多电的收发器连接摄像机,少用了一次交换机的中继。
方案三机房端收发器采用机架集中供电,节省了电源布线的繁琐,管理起来更加方便。
方案四前端1光多电,后端收发器机架集中供电
方案五在一些项目施工布线过程中,采用传统的布线方式光纤资源不够用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前端2光多电级联型的收发器,链接多个摄像机。
方案六前端级联型收发器链接多个摄像机,通常一芯光纤上可以链接十几个二光多电的收发器,后端用收发器机架集中供电,统一管理。
方案七前端用交换机+收发器、1光多电收发器两种方式混合使用,后端用4光2电汇聚型收发器接收。随着多光口汇聚型光电交换机越来越多的使用,产品逐渐稳定。不足的地方是,后端4光2电汇聚型光电交换机,一旦1个光口坏了,需要整机返厂维修,影响到其他线路上摄像机的传输。
方案八前端用交换机+收发器、1光多电收发器两种方式混合使用,后端用8光2电汇聚型收发器接收。随着多光口汇聚型光电交换机越来越多的使用,产品逐渐稳定。不足的地方是,后端8光2电汇聚型光电交换机,一旦1个光口坏了,需要整机返厂维修,影响到其他线路上摄像机的传输,当然了插SFP模块的光电交换机除外。
方案九级联与汇聚混合使用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光纤资源。减少了不必要布线所带来的麻烦。
方案十级联与汇聚混合使用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光纤资源。减少了不必要布线所带来的麻烦。
方案十一环网型收发器,考虑到成本的因素,目前在民用市场使用的比较少,主要在一些大型项目工程中使用,多采用工业级2光2电、2光3电、2光4电、2光8电设备。在整个光纤闭环中,有一处中断,不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通信。
以民用建筑机电设备监控系统设计为例: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基本概念:
定义:将建筑设备采用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人机界面、数据库、管线和辅助设施等连接起来,并配有软件进行监视和控制的综合系统。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JGJ/T334-2014
控制范围:监控系统的监控范围应根据项目建设目标确定,并宜包括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给水排水、供配电、照明、电梯和自动扶梯等设备。当被监控设备自带控制单元时,可采用标准电气接口或数字通信接口的方式互联,并宜采用数字通信接口方式。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涉及的范围:
(1)暖通专业(空调通风系统)
(2)给排水专业(给水排水系统)
(3)电气专业(动力照明配电系统)
暖通专业:
空调系统,通风排风系统,消防送风排烟系统,人防通风系统。
水冷冷水机组:
包括:水冷离心式冷水机组(大型建筑中常用);
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大中型建筑中常用);
水冷活塞式冷水机组(中小型建筑中使用);
水冷涡旋式冷水机组(中小型建筑中使用);
使用能源:电(一般为380V,大型离心机组可以采用高压型,如10KV)。
配套:冷却塔(一般放置在裙房或主楼屋顶);
产出:7℃冷冻水。
锅炉:
常用能源:燃气、轻油(重油)(一般为天然气或轻油);
配套:燃气表间、日用油箱间、室外直埋油罐;
产出:60℃热水(高压蒸汽是经过换热得到);
热泵机组(风冷热泵、水环热泵、地源热泵等);
使用能源:电(一般为380V);
换热方式不同,分为风冷热泵、水环热泵、地源热泵等。
给排水专业(给水排水系统):
生活给水系统,排水系统,空调冷却水系统,热水系统(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电热),消防水系统(消火栓系统、喷淋系统)。
电气专业:
高低压配电系统,动力配电系统,照明配电系统,消防报警联动系统,防雷接地系统。
机电设备监控系统的几种典型类型:
(1)简单的单层独立系统(控制器)
(2)中型的两层结构系统(总线、以太网)
(3)大型的三层结构系统(多个中型组成)
简单的单层独立系统(控制器):
设计基本要点:
空调系统:新风机组,空调机组;定风量,变风量;两管制、四管制;空调冷热源;送风排风机。
新风机组控制原理图:
空调机组:
②一次定风量系统控制原理图:
②变风量系统:风系统示意图
变风量空调机组控制原理图:
变风量末端(即VAV)控制原理图:
③四管制变风量系统控制原理图
中央空调系统(冷水机组):
冷水机组流程图:
一级泵、二级泵、多级泵:
水系统阻力分级控制:
一级泵:采用一级水泵克服全部水系统阻力;
二级泵:一般一级泵克服冷热源阻力,二级泵克服末端及管网阻力。
一次泵:系统较小或各环路负荷特性或压力损失相差不大时,宜采用一次泵系统。
二次泵:系统较大、阻力较高、各环路负荷特性或压力损失相差悬殊时(差额大于50kPa),应采用二次泵系统;二次泵宜根据流量需求的变化采用变速变流量调节方式。
冷热源系统控制原理图:
风冷热泵控制原理图:
送风、排风机控制原理图:
给排水系统:
生活给水系统控制原理图:
电气系统:
排风机DDC接线原理图:
照明控制原理图:
电控箱的二次接线图:
照明控制原理图:
四管制变风量空调机组控制原理图:
空调机组在不同季节条件下的运行模式进行分析:
(1)在夏季,早、中、晚温度都很高的情况下,新风及回风焓值如下图所示:
在该情况下,新风焓值一直大于夏天回风焓值,则系统始终运行在最小新风状态,新风阀处于最小阀位,回风阀处在最大阀位,以节约冷能源。
空气处理过程如图所示,室外新风与室内回风混合后,混合风的工况点为H,经表冷段的降温除湿处理后,将工况点变到送风点S点。当房间热负荷减小后,运行工况为ε1线,若风机频率不变,则回风与送风的焓差△i=热负荷Q/风量L,由于Q减小,而L不变,故实际回风工况点将在A点。房间温度传感器感应温度太低,则控制风机的频率下降,使送风量L下降,从而使焓差△i加大,直至工况点位于B点,此时温度与设定值正好相同,风机频率不再变化。
由图中我们看出,实际工况点的焓值偏离设计值,也就是说,有可能出现实际工况点的湿度偏离允许的湿度范围,这种情况仅靠风系统调节是无法解决的,除非同时采用水系统调节的手段。
(2)在冬季,早、中、晚温度都很凉的情况下,新风及回风焓值如下图所示:
在该情况下,新风焓值一直小于冬天回风焓值。按照设计工况确定的送风点S其相对应的露点L,其焓值设为i2;当最小新风阀位与最大回风阀位混合后的混合风其焓值等于i2时,其室外新风的焓值设为i1;另外回风点的焓值设为i3。如果室外新风焓值小于i1,则运行在最小新风状态;当室外新风焓值大于i1但小于i2,则运行在变新风量状态;室外新风焓值大于i2但小于i3时,则运行在全新风状态,以实现节能。
空气处理过程如下图所示,室外新风与室内回风混合后,混合风的工况点有三种情况:
①当室外新风焓值小于i1时,运行在最小新风状态,混合风的绝对湿度小于L点的湿度,且其焓值也小于L点的焓值,如图中H点,则先经加热段的预热到P点后,再加湿处理到L点,通过再加热,将工况点直接变到送风点S点;
②当室外新风焓值在i1与i2之间时,采用变新风的运行状态,新风阀开度的控制原则是:保持新风与回风在混合后的混合风焓值等于L点的焓值i2,如图中的Y点。这样只需加湿就可以到达L点,再经加热到达送风工况点S点。
③室外新风焓值大于i2但小于i3时,则运行在全新风状态,此时又有两种情况:i.新风的绝对湿度小于L点的湿度,如图中H’点,则经表冷段的降温到Q点,再加湿处理,将工况点变到L点,通过加热直接变到送风点S点;ii.新风的绝对湿度大于L点的湿度,如图中H”点,则经表冷段降温除湿后,将工况点变为L点,再通过加热直接变到送风点S点。当房间热负荷减小后,运行工况为ε1线,通过控制风机的频率,使其下降,使送风量L下降,直至工况点位于B点,此时温度与设定值正好相同,风机频率不再变化。
(3)在春、秋天,早、晚温度都很凉,而中午又很热的情况下,新风及回风焓值如下图所示:
空调末端:空气在焓湿图里的变化
一次回风过程,二次回风过程,再热过程。风机盘管+新风的过程。
空调末端构造:
影响BAS效果的主要设计因素:
1.没有理解所需要控制系统的原理:
2.所设计的BAS系统结构不尽合理;例如:某设备的控制点横跨好几个DDC。
3.系统控制思路不清,对于机电设备反馈。控制的时延及最优化控制等没有认识;
4.所用系统没有采用成熟可靠的产品,选用了没有做过相关案例的产品;
施工图深度的一般要求:
1.控制原理图
2.控制系统图:
3.平面布置图:
4.设备材料表:
IBMS拓扑图: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作者:杨国忠。暖通南社整理编辑。
如果是用模拟摄像机话,4台16路硬盘录像机,8路冗余.每个硬盘录像机配3块2T硬盘.显示器一台四进1出的切换器一台,如果预算请允许,可以配一台矩阵+大屏屏接.如果是用网络高清摄像机.4台NVR(16盘位),每个NVR配12块2T硬盘(数量根据存储时间来计算),显示器四台.如果预算请允许,可以配一台矩阵+大屏屏接传输部分光纤+六类双绞线.+POE交换机等..这是一个大概的.具体的Q我
监控主机用电脑或硬盘录像机都可以,监控主机的网线如果是固定IP或和办公室电脑是一个局域网,办公室电脑网页直接输监控机的IP地址就可远程监控。 监控主机是独立的外网,需要内嵌免费域名的监控卡或硬盘录像机,也可申请一个免费域名解析地址(如花生壳等),办公室电脑网页输入域名的即可。 或者用监控软件带有的客户端,在办公室电脑安装后即可远程监控,和网页观看监控一样需要满足以上两个条件之一。 监控设备不同,具体设置方法也不一样,以上只是一个大概,具体设置方法安装监控的都会的。
安防监控设备具有高密度、高速度、低电压和低功耗等特性。它们对各种诸如雷电过电压、电力系统操作过电压、静电放电、电磁辐射等电磁干扰非常敏感,使得监控系统设备极易遭受雷击和过电压破坏,其后果可能会使整个监控系统运行失灵,甚至造成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和危害人身安全。而安防监控系统防雷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很少用到,但是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尤其室外监控系统,雷电天气常出现的地方更应做防雷设计。
为了能够准确有效地解决安防监控系统的防雷方案,首先应准确了解安防监控系统的系统构成,进而准确分析安防监控系统遭受雷击损害的主要原因以及可能的雷击过电压的入侵途径。在此基础上,选用合适的防雷保护装置,研究和探讨信号、电源线路的合理布放,明确屏蔽及接地方式,方可给出准确系统的防雷解决方案。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安防监控系统的抗雷击过电压干扰能力,优化系统的整体防雷水平。
一、首先分析视频监控系统组成:
前端部分:主要由摄像机、镜头、云台、防护罩、支架等组成。
传输部分:使用同轴电缆、网线、电线、多芯线采取架空、地埋或沿墙敷设等方式传输视频、音频或控制信号等。
终端部分:主要由视频存储、矩阵、监视器、控制设备等组成。
二、找出安防监控系统遭受雷击损害的主要原因
(1)直击雷:直接击中露天的摄像机,直接损毁设备;直接击在线缆上;造成线缆熔断、损坏。
(2)雷电波入侵:安防监控系统中的电源线、信号传输线或进入监控室的其他金属线缆遭到雷击或被雷电感应时,雷电波沿这些金属导线、导体侵入设备,导致高电位差使设备损坏。
(3)雷电感应
电磁感应:当附近区域有雷击闪络时,在雷击落实通道周围会产生强大的瞬变电磁场。处在电磁场中的监控设备和传输线路会感应出较大的电动势,以致损坏、损毁设备。
静电感应:当有带电的雷云出现时,在雷云下面的建筑物和传输线路上会感应出与雷云相反的束缚电荷。这种感应电荷在低压架空线路上可达100kV静电电位,信号线路上可40-60kV静电电位,一旦雷云放电后,束缚电荷迅速扩散,即引起感应雷击。
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引发的雷击现象均称为感应雷,又称二次雷。它对设备的损害没有直击雷来的猛烈,但它要比直击雷发生的机率大得多,有统计显示,感应雷击约占现代雷击事故的80%以上。
(4)地电位反击:直击雷防护装置在引导强大的雷电流流入大地时,在它的引下线、接地体以及与它们相连接的金属导体上产生非常高的瞬间电压,对周围与它们靠的近却又没与它们连接的金属物体、设备、线路,人体之间产生巨大的电位差,这个电位差引起的电机就是地电位反击。
三、清楚安防监控系统的分类
依传输部分的传输方式分类,安防监控系统主要分为如下几类:
(1)同轴电缆传输监控系统:雷电防护重点在于传输电缆的两端线路接口防护及传输电缆自身的保护;
(2)双绞线传输监控系统:雷电防护重点在于前端及终端的电源防护及双绞线接口防护;
(3)光缆传输监控系统:雷电防护重点在于前端及终端的电源防护及光缆自身屏蔽铠层及加强筋的防护;
(4)微波传输监控系统:雷电防护重点在于前后两站无线设备的自身直击防护。
四、安防视频监控系统防雷设计方案
1、前端设备的防雷
前端设备有室外和室内安装两种情况,安装在室内的设备一般不会遭受直击雷击,但需考虑防止雷电过电压对设备的侵害,而室外的设备则同时需考虑防止直击雷击。
前端设备如摄像头应置于接闪器(避雷针或其它接闪导体)有效保护范围之内。当摄像机独立架设时,避雷针最好距摄像机3-4米的距离。如有困难避雷针也可以架设在摄像机的支撑杆上,引下线可直接利用金属杆本身或选用Φ8的镀锌圆钢。为防止电磁感应,沿杆引上摄像机的电源线和信号线应穿金属管屏蔽。
为防止雷电波沿线路侵入前端设备,应在设备前的每条线路上加装合适的避雷器,如电源线(220V或DC12V)、视频线、信号线和云台控制线。
摄像机的电源一般使用AC220V或DC12V。摄像机由直流变压器供电的,单相电源避雷器应串联或并联在直流变压器前端,如直流电源传输距离大于15米,则摄像机端还应串接低压直流避雷器。
信号线传输距离长,耐压水平低,极易感应雷电流而损坏设备,为了将雷电流从信号传输线传导入地,信号过电压保护器须快速响应,在设计信号传输线的保护时必须考虑信号的传输速率、信号电平,启动电压以及雷电通量等参数。
室外的前端设备应有良好的接地,接地电阻小于4Ω,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可放宽至<10Ω。
2、传输线路的防雷
视频监控系统主要是传输信号线和电源线。室外摄像机的电源可从终端设备处引入,也可从监视点附近的电源引入。
控制信号传输线和报警信号传输线一般选用芯屏蔽软线,架设(或敷设)在前端与终端之间。
传输部分的线路在城市郊区、乡村敷设时,可采用直埋敷设方式。当条件不充许时,可采用通信管道或架空方式,此时规定了传输线缆与其它线路其它线路其沟的最小间距和与其它线路共杆架设的最小垂直间距。
从防雷角度看,直埋敷设方式防雷效果最佳,架空线最容易遭受雷击,并且破坏性大,波及范围广,为避免首尾端设备损坏,架空线传输时应在每一电杆上做接地处理,架空线缆的吊线和架空线缆线路中的金属管道均应接地。中间放大器输入端的信号源和电源均应分别接入合适的避雷器。
传输线埋地敷设并不能阻止雷击设备的发生,大量的事实显示,雷击造成埋地线缆故障,大约占总故障的30%左右,即使雷击比较远的地方,也仍然会有部分雷电流流入电缆。所以采用带屏蔽层的线缆或线缆穿钢管埋地敷设,保持钢管的电气连通。对防护电磁干扰和电磁感应非常有效,这主要是由于金属管的屏蔽作用和雷电流的集肤效应。如电缆全程穿金属管有困难时,可在电缆进入终端和前端设备前穿金属管埋地引入,但埋地长度不得小于15米,在入户端将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同防雷接地装置相连。
3、终端设备的防雷
在视频监控系统中,监控室的防雷最为重要,应从直击雷防护、雷电波侵入、等电位连接和电涌保护多方面进行。
监控室所在建筑物应有防直击雷的避雷针、避雷带或避雷网。进入监控室的各种金属管线应接到防感应雷的接地装置上。架空电缆线直接引入时,在入户处应加装避雷器,并将线缆金属外护层及自承钢索接到接地装置上。
监控室内应设置一等电位连接母线(或金属板),该等电位连接母线应与建筑物防雷接地、PE线、设备保护地、防静电地等连接到一起防止危险的电位差。各种电涌保护器(避雷器)的接地线应以最直和最短的距离与等电位连接母排进行电气连接。
由于有80%雷击高电位是从电源线侵入的,为保证设备安全,一般电源上应设置三级避雷保护。在视频传输线、信号控制线,入侵报警信号线进入前端设备之前或进入中心控制台前应加装相应的避雷保护器。
良好的接地是防雷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接地电阻值越小过电压值越低。监控中心采用专用接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采用综合接地网时,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Ω。
5、接地系统防雷
所有防雷保护系统均应有可靠、有效的接地。接地系统亦是防雷保护的必要组成部分之一。安防监控系统前端、终端设备均应有良好的防雷接地,相应接地系统应符合规范要求。一般独立于监控机房所在建筑物的前端设备均须设有独立接地。但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无论前端还是终端设备的接地系统,如果2个地网之间距离小于20米,2个地网要连接在一起.摄象机和避雷针的地网阻值要小于10欧姆.
监控机房的地网要小于4欧姆.考虑到接地空间的限制,可以采用高科技的接地模块。
五、设计总结
雷电对安防监控系统的损害途径是多方面的。需要说明的是,防雷保护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对安防监控系统的防雷保护设计不仅取决于防雷装置的性能,更重要的是在监控系统的设计施工之前,就要考虑到监控系统所处的地理环境,设计合适的线缆布放方式、屏蔽及接地方式。总之,防雷保护设计应综合考虑,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机房监控的网络设备监控解决设计方案
IT设备监控
1、服务器监控
监控意义:服务器指一个管理资源并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计算机软件,通常分为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程序服务器,相对于普通PC来说,服务器在稳定性、安全性、性能等方面都要求更高,因此需要让管理人员第一时间知道CPU、芯片组、内存、磁盘系统、网络等硬件等问题,并有效采取预防、维护和优化措施。
实现方式:对机房内服务器进行监控。通过被服务器提供的SNMP标准接口,通过TCP/IP的方式将信号接入监控服务器,由监控平台进行对服务器的监测。
监控内容:监控服务器硬盘、网卡、内存的好坏,CPU温度、电压、风扇转速、电源调制模块温度、电源电压等细微性指标等及设备健康状况。
2、路由器监控
监控意义:路由器是互联网络的枢纽,用于连接多个逻辑上分开的网络。监控路由器对于判断通信故障方向有决定性作用,能让管理人员第一时间知道故障网络等问题,并有效采取预防、维护和优化措施。
实现方式:对机房内路由器进行监控。通过被路由器提供的SNMP标准接口,通过TCP/IP的方式将信号接入监控服务器,由监控平台进行对路由器的监测。
监控内容:监控CPU,内存利用率,端口状态、网络端口的流量、端口的丢包率及设备健康状况。
3、交换机监控
监控意义:交换机是网络节点上话务承载装置、交换级、控制和信令设备以及其他功能单元的集合体。交换机能把用户线路、电信电路和(或)其他要互连的功能单元根据单个用户的请求连接起来。监控交换机就是监控用户需求与服务提供方之间的桥梁,能让管理人员第一时间知道网络流量、网速不达标等问题,并有效采取预防、维护和优化措施。
实现方式:对机房内交换机进行监控。通过被交换机提供的SNMP标准接口,通过TCP/IP的方式将信号接入监控服务器,由监控平台进行对交换机的监测。
监控内容:监控总虚拟内存量、流量及网速、运行时间、系统名称、系统描述、网络参数和设备健康状况。
4、防火墙监控
监控意义:防火墙是一项协助确保信息安全的设备,会依照特定的规则,允许或是限制传输的数据通过。监控防火墙就是“网络警察“的工作状态,能让管理人员第一时间知道CPU、内存利用率等问题,并有效采取预防、维护和优化措施。
实现方式:对机房内防火墙进行监控。通过被防火墙提供的SNMP标准接口,通过TCP/IP的方式将信号接入监控服务器,由监控平台进行对防火墙的监测。
检测内容:监控防火墙的CPU,内存利用率,端口状态、端口的丢包率及设备健康状况等。
计算方法:第一步:计算单个通道每小时所需要的存储容量Q,单位MMyteq=d/8*3600/1024(d即码率,单位KMit/s)第二步:计算单个通道所需要的存储容量M,单位MMytem=q*h*d(h每天录相时间d需要保存录相的天数)第三步:计算所有通道所需总容量QQ=根据以上公式大致可算出1个通道1小时所产生的文件大小96K、42M128K、56M256K、112M384K、168M512K、225M1M、450M2M、900M那么用以上数据乘4,即得到四路录相1小时产生的文件大小。
监控设计方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真正的“监控系统防雷设计方案”是怎么样的、监控设计方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搜浪信息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7005676号